摘要:天冠的卓越发展之路,将引导更多企业投身循环经济建设模式,让饱尝污染之苦的乡村、城市重新回到碧水蓝天的怀抱。
雾霾高发、水流污染……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两岸,全国环境危机常态化的现实下,社会对“蓝天指数”的重视,不仅能折射出政府的民生情怀,更能充分显示企业社会责任。燃料形态,是决定大气状态的最重要基础。
天冠集团作为一家“以农产品为基础,以生物能源为主导,以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为双翼”的创新型企业,为社会提供清洁燃料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多业并举的良好局面,不仅是国家520 家重点企业和河南省50 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还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全国9 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企业创立70 多年来,天冠集团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出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如今其又以循环经济为支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化解环境危机提供强大动力。天冠的卓越发展之路,将引导更多企业投身循环经济建设模式,让饱尝污染之苦的乡村、城市重新回到碧水蓝天的怀抱。
“红色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天冠集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由原南阳酒精总厂为核心改制组建,是目前国内存续最完整的“红色企业”。经过一代又一代天冠人的传承,“红色精神” 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
1939 年11 月,企业经刘少奇同志批准,由时任中共地下党豫西南中心支委组织部长邰士芳创建, 命名为“芳林酒精厂”。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企业掩护中共地下党组织,为其筹集经费,并提供战争急需的酒精燃料,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企业继承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战争的废墟上把这个“红色工厂”逐步建设成为全国酒精行业的排头兵。
如今,天冠集团已经发展成为绿色生物能源的领军企业,拥有在职员工6500 余人,资产150 亿元, 占地7200 余亩,拥有国内最大的年产80 万吨燃料乙醇和18 万吨优质食用酒精生产能力,拥有可持续复制的年产3 万至5 万吨级的纤维乙醇产业化示范装置、万吨级全降解塑料(PPC)装置和万吨级生物柴油装置,同时拥有国际上最大的日产50 万立方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年产7.5 万吨谷朊粉生产线。产品涉及生物能源、生物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工业气体、电力、饮料酒等七大门类,主要产品有燃料乙醇、酒精、生物天然气、全降解塑料、生物柴油、谷朊粉、DDG 饲料、总溶剂、多元醇、二氧化碳等40 余个品种,产品总量达100 万吨以上,年收入近90 亿元,年实现利税4亿元以上。
多年来,为拓展酒精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传统的酒精产品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相融合,天冠集团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资源利用与综合开发,统筹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统筹工业和农业的互联互动,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集中精力进行科技攻关,全力开发了燃料乙醇产品,其替代能源、减少污染、转化粮食的独特作用,不但为国家综合解决陈化粮过剩、环境恶化、石油短缺三大热点问题开辟新路径, 而且把传统酒精行业提升到了与自然、社会、经济实现最高融合境界的绿色能源产业的新高度。天冠集团也因此成为国家燃料乙醇标准化委员会设立单位、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厂家和国家命名的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主体企业,从而实现了企业历史上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天冠集团已经形成了从设计、研发到成果转化“一条龙” 的完整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质量检测中心、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国家国际技术合作基地等多个国家级技术平台。多年来, 企业承担了包括1个国际合作项目、6 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个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2 个863 计划项目在内的重大科研项目研发,申请专利137 项,这些科研成果和技术标准大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行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使天冠集团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抢占了先机。
天冠集团通过以上在循环经济及开发生物能源所做的一系列工作,达到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协调同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方面起到了表率作用。
燃料乙醇推动生物能源建设
在世界各国积极寻求新能源替代的背景下,以生物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逐渐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主导,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在以天冠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领先企业支撑下,整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上世纪末,天冠集团率先研制出燃料乙醇,并于2000 年向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在我国推行清洁燃料乙醇的建议”,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2002 年, 天冠集团30 万吨/ 年燃料乙醇项目得到国家批复,成为国家“十五” 重点工程和河南工业结构调整标志性项目。经过数年的发展,企业已形成年产80 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燃料乙醇总量的30% 以上,为河南、湖北、河北三省31 个城市提供着高品质的绿色能源, 累计替代石油资源460 万吨以上, 带动农民增收300 多亿元,有效改善了推广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天冠集团自成功开发燃料乙醇之后,就高瞻远瞩地洞察出其中蕴藏的绿色希望,自1997 年开始率先攻关纤维乙醇产业化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历经15 年的研发,企业成功开发出了系统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乙醇关键技术。2011 年12 月,天冠集团国内首个万吨级纤维乙醇示范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验收。2012 年,天冠集团的纤维乙醇技术集成再获重大突破,实现了规模不受装备限制、成本显著降低的产业化一期目标;2013 年,天冠集团的纤维乙醇产业化体系全面成熟,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创性成果。这些成果构建起集合纤维乙醇最新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平台,项目由此荣获2013 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此为依托,天冠集团率先获批开建了全球最大的年产15 万吨纤维乙醇产业化示范区项目,成为我国纤维乙醇全面产业化的破题之笔,也进一步奠定了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继往开来做强循环经济
天冠集团在发展燃料乙醇的过程中,不断整合产业技术和先进理念,逐步将整个生物质的生产转化过程,打造成为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取之自然——用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持续发展良性循环,一步步见证着循环经济的巨大魅力。
上世纪80 年代,在国家加大环保力度的倒逼机制下,企业逐步认识到粗放型、污染型的发展模式不能持续,开始站在循环经济的高度探索对工业废料实施“吃干榨净” 的资源化再利用,短短数年间,不仅开发出了醋酸、醋酸酯、黄原胶等多个深加工项目,而且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废水、酒糟、废气等传统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衍生出了工业沼气、二氧化碳、饲料、有机肥等多个综合利用产品,不仅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大幅减少,而且为企业增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企业发明了获得国家发明金奖的“生物能搅拌生产沼气”专利技术,并依托此项技术在南阳城区建成8 万立方沼气储气柜,铺设地下供气管道120 公里,供应5 万户居民生活用气,使南阳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为亚洲最大的沼气城。天冠集团也因此被原轻工部推广为酒精生产的“南阳之路”,被原国家经贸委确定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尝到了循环经济带来的甜头后,天冠集团开始主动探索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多年来分别从传统产业角度开发了食用酒精、饮料酒、醋酸以及多种休闲食品,同时开发了乙酸、乙醚、过氧乙酸等医用产品;从能源产业角度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变性燃料乙醇以及固体酒精,并最早依托乙醇开发出生物天然气产品,把乙醇产业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乙醇化工产业角度规划了乙二烯、环氧乙烷、乙醇乙烯以及乙烯下游产品多达200 种,致力推动生物基化工对石油基化工的全面替代,力争把乙醇产业打造成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极产业。目前,天冠集团七大门类40 余种相互关联、相关依托的系列化绿色产品集群已初步形成, 这些新上项目不但对环境基本没有造成污染,而且使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生共赢”。
大力打造循环经济过程中,天冠集团对不同层次的科研技术人才都高度重视,为各类人才提供充分展现才能的舞台,同时为企业积累雄厚的软实力。
企业持续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导师带徒、班组长论坛、经验技术交流会、合理化建议等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的常态化活动, 评选奖励首席员工、月度之星等典型人物和优秀成果,有效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创新、创造热情。仅去年一年,天冠集团就收集有价值建议2162 条,通过具体实施,企业年增效达2100 万元。
天冠集团秉承“开发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思路, 加大科技投入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施重奖。与此同时, 企业每年从大中专院校招收专业人才。特别是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平台,引进在行业前沿有建树的专家,加强重大课题研究。为使不同层次的人才都能发挥聪明才智,不惜巨资送学有特长的人才外出深造。1991 年进入公司的青年技术员杜风光,先被送到无锡轻院攻读研究生,随后又被公派到日本筑波大学进修,目前他已成为天冠集团副总工程师。
发展中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天冠集团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构筑高起点科研平台、引进高技术专业人才,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两手抓,多渠道进行技术创新,培育了较强的企业研发能力, 开发了较高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在提高企业整体研发及生产水平的同时,为行业的发展建立了示范并形成了对其它企业的科技辐射能力。
近年来天冠集团共获得科研成果124 项,国家级17 项、省部级56 项,重要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29 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标8 项, 多项成果在全国同行业推广。其中, 企业的三大产业化技术处于全球同行业领先位置:每天50 万立方大规模生物天然气技术是国家级发明专利,受到联合国有关部门关注, 并列为具有世界性推广价值的技术项目;纤维乙醇技术的全面突破, 尤其是4 万吨纤维乙醇产业化示范项目成功实现了纯生物质生产, 为生物能源大规模替代一次性石油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降解塑料PPC 新型生物材料的开发,为解决世界范围的“白色污染”难题提供了重要途径,也把乙醇产业再次提升到了低碳产业的崭新高度。天冠集团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生物能源和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示范基地。
纵观天冠近年来的发展历程, 就是一部生动的循环经济探索实践史。2007 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天冠集团视察,并指出天冠集团的发展史不仅要记载到党史上,还要记载到我国的科技发展史上,这是企业受到的最高褒奖,也是有力的鞭策。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天冠集团从未止步,而是把探索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永续共存的事业作为企业发展宏大的愿景,志在实现发展生物能源、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中国生态文明之梦。
红色精神、绿色理念、金色未来!
天冠梦,生态梦,中国梦!
天冠人正在奏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中国的宏伟乐章!
关键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