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国家信息中心主办

财经界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界杂志 > 2016年第三期 > 区域经济 > 正文

信心,从何而来

本刊记者/武琪

 

时至今日,中国A股暴跌会引发经济“硬着陆”的说法不攻而破,随着证监会新任掌门人的首日到位,市场迎来普涨。

2008年全球危机爆发算起,全球经济已经连续8个年头处于危机后的修复之中,言外之意我们走过的本世纪的前15年中,一半的时间是在修复、在等待。此点就是我们在做经济分析时的全球大背景,而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连续完成了几个跳跃: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增速开始以两位数的水平回落;2012年适龄劳动力人口出现净减少,经济增速降至8%以下;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则降至7%以下……一连串变化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的阶段:经济增速变“慢”了、经济成本变“贵”了、经济负担变“重”了。

在前途不明的情况下,全球众多投资者选择逃离新兴市场。

虽然年初由于国际油价急剧下跌以及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引起国际、国内市场巨幅波动,让全球各地投资者感到担忧,但欧盟执委会经济事务执委莫斯可维西认为,这些因素不足以使全球陷入一场国际金融危机。

公开信息显示,在当前的国际环境条件下,去年中国经济6.9%的增速仍是一枝独秀,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25%以上。

中国经济故事背后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呢?发展中,我们在不断调整应对。

去年11月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政策体系中的一个热门词汇,并成为“十三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供给侧的视角、通过改革的手段、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从具体路径来看,要着力推进两组供求关系的匹配。

对于市场的担心,出席2016世界经济论坛的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不必过虑中国的经济会急剧下滑,中国无法承受金融风险的进一步加剧,这将引发国内很多经济问题。所以中国今年将有一系列政策和应对措施来确保经济合理增长。”

“一年前市场相信中国经济会软着陆,中国经济增长率会保持在7%以上。但由于中国股市去年8月的急转直下,市场开始对中国各种抱怨,悲观预测中国经济会硬着陆。”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末日博士”鲁比尼也在2016世界经济论坛上遥相呼应道:“其实我觉得中国经济既不会软着陆,也不会硬着陆,更可能的是颠簸式着陆。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预计,我认为今年中国GDP增长率将在5%6%之间。”

但他同时认为,就全球经济来说,当下已进入一个“新病态”(New Abnormal)——从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政策,但是各国越是拯救,经济就越是衰退不止,已经进入重病状态。

具体分析来看,鲁比尼认为美国经济增长也在放缓,尤其是在制造业板块。这其中,原油价格下跌是一个负面因素,至少在短期内影响是负面的,因为美国是石油和能源的一个主要生产商,而石油和能源公司在市场中又占有一定分量。更重要的是,来自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能源需求量也在降低。这些对需求疲软的担忧,都是全球经济负面的风向标。此外,来自欧洲的移民危机,英国可能退出欧盟的风险,欧元区对财政紧缩的厌倦,对不断经济援助的厌倦,等等因素都在加重全球经济的风险。

诚然,当前的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但是更需要冷静应对。

“一家企业没有经历过残酷时代,没有经历过内痛,没有经历过外斗,是经不起风浪的。”同样,一个市场、一个国家,没有经历过残酷时代,没有经历过阵痛,是经不起风浪的。美国加息、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股市震荡、出口负增长、投资乏力、产能过剩、实体不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企业家信心不足,雾霾重重。

219日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上,当有人问到“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鹤回应称“中国经济转型必然成功”。

"/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Default/20224/20220421102137960549.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Cut/637818133057019265.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Cut/637818112949363947.jpg"$"/archiver/chinamoney/UpFile/Images/Default/201903070857250283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