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如果国家能够及时提供资本市场政策去配合 转型,那么结果肯定能事半功倍。
有人说: 环境污染和食物安全影响着中 华民族的存亡(第一产业);
三维打印机的发明将引发第三 次工业革命,导致国内不少传统生 产型企业灭亡(第二产业);
物联网的出现将推动信息产业 发展第三次浪潮,取代不少生产者 与消费者之间的服务性行业(第三 产业)。
结论: 现在是最重要的时刻去思考中 国的产业发展方向了。
(一)不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方向的探索
第一产业:农业
在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 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 粮食安全、要建设现代农业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等。目前,中国食品的安全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无 疑天天都在威胁着人民的生存,问题不尽快解决的话,中华民族将会面对一个非常严峻的生存存续问题。
农业问题可以分两方面来讨论:第一是粮食安全的解决办法, 第二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例如参考台湾的转型经验等。
(一)粮食安全的解决办法。 因为过去大力发展传统生产性产业,现在遗留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和 土壤污染,直接导致国家相当范围 面积的耕地不断消失。除非能有效地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要不然在 被污染的土地上种植出来的农作物 都会存在短期或长期的食物安全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其中一个有 效方法是在有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 的地方发展无土栽培,因为无土栽培不受泥土的影响,可以结合现代 化农业科学技术去发展成属于第四 产业的智慧农业。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土壤,用其它东西培养植物的 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 质栽培等。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 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使植 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技术。
(二)农业发展的方向。中国 农业其中一条转型的出路可以参考台湾农业转型经验,即发展休闲农 业。休闲农业的定义是“利用农村设备、农村空间、农业生产的场地及产品,农业经营活动,生态农业 自然环境及农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及农村休闲休憩功能,增进人民对农业及农村的 体验,提升旅憩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并促进农村发展”。内容包括有农家民宿、教育农园、牧场风光、 农园体验、生态保育、森林旅游及乡土民俗等等。随着国家现在面对农业的问题如大面积的农田荒废和 农村人口迁移(即城镇化)的问题, 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将农业产业的自身价值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缩 小贫富差距和增强国民文化素质等好处。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甚至可 以通过融资走向资本市场。休闲农 业属于第四产业。
还有,最近有学者(主要由日 本和韩国学者首先提出)在研究农 业走向第六产业的课题。第六产业 就是第一加第二加第三产业的总 称,大意是提倡农业种植、加工、销售及服务一体化的新概念。
建议:第一产业(以农业为主 导)可以往第四产业转向,积极发 展智慧农业,并学习台湾的经验发 展高端农业如休闲农业等使得传统 农业可以在保持粮食安全的同时又 有机会去提升自身产业价值、实行 文创转型及走向资本市场。
第二产业:生产制造业
2012年,英国《经济学人》 杂志刊登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可能终结中国崛起”的文章。文中 提及随着制造业数字化,未来的生 产型企业将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 化,这会直接影响中国在近几十年 辛苦经营的“世界工厂”地位,严 重的还会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稳定。
随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发表 国情咨文演讲和在其他不同的场合 中多次提到随着三维打印技术的成熟,美国原先外包到境外的制造业可以全部搬回美国去。就目前来说,中国是美国货物的生产大国, 这无疑对中国的制造业是致命的打击。
中国制造业原来的优势是生产 成本低及劳动力资源充足。但随着 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及周边国家的后 来发展等原因,中国制造业面临前 所未有的挑战及产能过剩的各种问 题。有人说,现在中国面对的问题 和大概二十年前韩国所面对的情况 很相似。韩国后来产业转型成功主 要依靠技术提升,如在汽车业、家 电行业及通讯产品的技术研发方面 等。但中国因为国土面积比较广、 人口数量多的原因,要复制韩国的 经验是不太现实的。其中一个较为 现实并可以提倡的做法是可以鼓励 地方的生产性企业通过地方政府的 特别政策,打破“大而全”、“小 而全”的格局去发展其行业链下游 的第三产业。举个例子,一家生产 玩具的工厂可以经过企业内部资源 整合、不需多作额外投资的情况下 开设一个新的部门去经营玩具物流 或小孩教育等服务业。如果玩具物 流或小孩教育的业务能够成功的 话,企业可以就慢慢转型到第三产 业去了。当然,转型策略的主要考 虑是当地可以开发的其他资源配 套、地方政府的政策及拟发展的新 业务有否当地市场等等。
此外,“一带一路”的建设也 创造了大量的境内及境外的交通物 流、金融及旅游业的商业机会。政 府可以鼓励“一带一路”国内沿线 省份的生产性企业转型到上述的交 通物流、金融及旅游业的第三产业 上,达致传统产业快速转型的结果。
事实上,国务院于2014年8 月 6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 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 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 意见明确,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 导向,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 展,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 “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中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 产服务型转变。
但政策归政策,如何有效落地 是最重要的。国家目前急需营造一个大的氛围及探索有效的方法让产 能过剩的生产性企业转型到第三产 业去。下面会深入讨论产业转型所 碰到的有关问题。
建议:第二产业可以往第三产 业转向,方法是政府提供政策,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鼓励地方传统生产 性企业内部构建与行业产业链有关 的新部门去发展服务性行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电商等
物联网概念是把智能加载到物 品上,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別等 信息感测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实现智能化识別和管理。物联网通 过智能感知、识別技术与普适计算、 泛在网路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 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 展的第三次浪潮。当物品被赋予不 同程度智能并互联起来的时候,将会影响部分第三产业如电商及网购 平台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的横空出世和普及让许 多企业家都大量投资发展不同行业 的电商及网购平台。从推动经济发 展角度来看,作为计算机、互联网、 移动通信后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 潮,物联网有望成为后金融危机时 代经济增长的引擎,被称为是下一 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物联网的发 展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 战。随着信息化概念的日新月异, 是否能整合物联网成为电商及网购 平台生存的指标。从宏观的概念去 说,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积极 的学习及具有时刻准备转型到第四 产业(信息化、知识化及智慧产业 等)的心态。
建议:第三产业的从业者需要 时刻作出转型到第四产业的思想、 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二)国家产业转型遇到的实 质问题
国家的产业转型政策方向很明 确,但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土地 面积偏大及中央政策落实到地方执 行的速度较慢等原因,要落实执行 的难度是不小的。要解决执行速度 慢的问题,国家可以安排各级官员、 国企官员及民营企业家定时作最先 进的经济概念、科技发展的培养和 教育,并多鼓励各方面的人才(即 “智库”)给出落地实战经验结合 各级大学和研究机关的理论探索成 果去扶助各级政府提供产业转型解 决方案,务求达到“理论与现实”、 “政策与执行”的完美结合与效果。
(三)国家资本市场政策配合的建议
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如果国家 能够及时提供资本市场政策去配合 转型,那么结果肯定能事半功倍。 国家可以考虑成立新的资本市场板 块如服务业板块,第四产业(信息 化、知识化及智慧产业)板块及第 五产业(文化产业)板块去满足市场的需要:投资者可以购买不同产 业种类的股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 在“轻资产”的情况下上市融资, 达到“各取所需”的共赢效果。
结语
随着产业概念的日新月异,除 了传统的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外, 近年大家都开始讨论第四产业(信 息化、知识化及智慧产业)、第五 产业(文化产业)甚至第六产业(农 业一加二加三的产业融合互动)的发展。为此,一方面,国家需要有 效地提供最新的信息及政策予企业 去面对国际宏观的经济挑战;另一方面,企业家需要不断的装备好自 己,时刻去学习社会的一切变化去 接受所有挑战。
作者介绍
罗干淇,毕业于香港大学法律系,香港 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律师。有十五年国 际资本市场经验,曾协助超过十家民营 企业成功在境外上市及融资,并曾担任 境外上市公司董事、董秘、法务总监、 上市组组长及境外基金副总裁等职。 (如对以上文章有任何交流意见,欢迎 发邮件至 luoganqi@cei.gov.cn)